
2025年,中国中煤、中煤平朔始终践行国企担当,在乡村振兴帮扶路上,通过产业技术革新、产业模式革新、产业规划革新,实施全产业链布局与品牌化运营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附加值产业跃迁,构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央企从资金支持者到 “产业生态构建者 + 治理能力输出者” 的角色转变,为新时代山区乡村振兴贡献了可借鉴的“中煤-南山”样板。
一、基本情况
中国中煤、中煤平朔围绕南山区发展,精心构建了“企地共谋、人才输送、资金保障、项目支持、渠道赋能、品牌打造、治理输出”七维协同帮扶机制。七任干部接力攻坚,使命传承。二十三年间,中国中煤无偿投入帮扶资金超七千万元,特别是自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投入帮扶资金超过整个帮扶期资金的80%,消费帮扶额度超90%,建设和培育了多项重大民生工程和主导产业,为南山区发展和百姓福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每一年,中国中煤和中煤平朔主要领导都会到乡村一线,关怀关心挂职干部,指导帮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量身定制中国中煤、中煤平朔帮扶工作指导思想
首先建立中国中煤、中煤平朔帮扶南山区产业发展体系,总的来讲,发展基础上要立足“三农”,确保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发展重点上要建设“三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济体系,发展关键上要融合“四链”,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展形态上实现“三业”,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标上追求“三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环境增绿、人民增幅的“五增”目标。
(二)因地制宜,明确产业选择
产业选择上,要体现南山区生态资源的资产属性和经济价值,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产业发展方向一定要是绿色的,这是选择方向也是准入条件;其次,要实现产业全过程绿色发展,即产业的生态化,让金山银山永葆绿色青山,这也是中国中煤帮扶的政治站位和不谋一时谋长久的战略定力。所以,要紧紧抓住当地“山、水、气、温、地、位”的综合优势,不抓住这个综合优势的产业不选择,不抓住全部优势的产业不优先选择,非生态产业不选择,建立收入标准,达不到收入标准的不选择,建立保乡亲收入增长机制,通过试点示范,发展因地制宜的高收益型产业。
产业布局上,打造自主一体化产业链,既有智慧化、科技化的上游,也有规模化、标准化的中游,还有市场化、品牌化的下游。
生产上游,成立科研基地,开展产品研发,升麻育苗育种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推广。中游,布局示范基地,扩大产业规模,确定种植技术标准。下游,成立南山公司,组建企业联合体,打造“南山农场”品牌。
产业帮扶模式上,以培育乡村带头人与示范项目相结合,以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团队建设为支持,以龙头公司宣销一体化为保障,以先干后补,代替“撒胡椒面”和重投资轻经营的帮扶模式,实现产业快速复制和良性发展。
(三)确定帮扶工作思路
结合以上思考,形成产业“三大融合”的工作思路,即实施三产融合、产城融合、科技融合,围绕产业发展为核心,最终形成“五个三”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总体思路,在产业振兴上,坚持“三大融合”;在人才振兴上,实施“三项工程”;在文化振兴上,推进“三大行动”;在生态振兴上,落实“三大举措”;在组织振兴上,深化“三大体系”。
(四)制定帮扶工作五年规划
1、筑基年(2025—2026年)打造产业链一体化基础,相关主要农产品收购价至少提升10%。
产业方面:帮扶机制全面升级,构建研产销产业集群,成立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振兴,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宣销一体化。主要有“一企一品一站一核两研三林四链五标百菌”:
成立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建设一个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打造一个文玩产业基地、建设一个产品研发中心和一个科研(培训)基地、打造三个生态发展型果林基地、建立山野系列全链条(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基地、打造五个高标准高收益示范型基地、打造百亩林菌试验基地。
幸福乡村建设方面:从普惠性、实用性出发,赋能乡村振兴,主要有“一堂一园一区一厅一楼一院两馆三金三百千万”:建设一个中煤暖巢膳堂、建设一个乡村公园、建设一个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个中国中煤帮扶议事基地(展厅)、建设中煤励志楼(教育改革)、建设一个中煤乡村影院、图书馆、体育馆、教育基金、大病救助基金、困难帮扶基金,实施百村“康乐”工程、实施百村“方便”工程、实施百村便民凉棚工程,组织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2、夯基年(2026—2027年):扩大产业链条,以中国中煤帮扶成效汇聚更多力量,所有农产品收购价至少提升10%,部分提高20%,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3、拓展年(2027—2029年):形成“育苗科研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智能化加工园区-品牌化营销体系”四链协同格局,全链条盈利模式,利润反哺机制,农产品收购价比2025年提升30%以上,实现利润更多倾斜到乡亲。
从2025年推进情况看,产业发展方面,“一企一品一站一核两研三林四链五标百菌”中,一是完成企业品牌建设,区属国有企业正式成立,完成品牌基础体系构建;二是科技研发突破,完成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建设,制定了升麻种植技术标准、林下种植标准;成功研发两款高附加值新品,打破杏仁、核桃产业40余年初级加工历史,实现产品上市;组培研究室建成并进入研发阶段。三是标准化基地建设完成布局,三个生态型发展基地、全产业链山野系列、五个高标准高收益示范型基地、百亩林菌试验基地完成选点并已步入实施阶段。四是市场赋能与增收,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南将石狮子头”品牌,开展三维建模、自动配对和文玩核桃产地溯源,数据化与价格量化标准体系,掌握定价话语权,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打造“南将石狮子头”最具信任度、最有影响力、最大规模的种植和销售企业及品牌。针对升麻产业通过溢价10%收购,推动南山区升麻收购价同比提升了10%~20%,乡亲反响强烈。
幸福乡村建设方面:“一堂一园一区一厅一楼一院两馆三金三百千万”中,一是公共服务设施升级,中国中煤暖巢膳堂、中国中煤帮扶展厅已建成;中国中煤乡村影院完成手续办理,图书馆、体育馆的完善稳步推进,乡村公园、升麻产业园区完成选址。二是教育与医疗保障增强,中国中煤励志楼(教育改革)落地,生源率翻了一番,教育基金配套保障实施;大病救助基金落地,让最困难的群体有了托底帮扶。三是普惠便民工程全面展开,困难帮扶基金与“康乐、方便、凉棚”三大百村工程全面惠及全区百姓。四是培训力度更加深化,组织各乡镇120人赴浙江大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组织赴北师大参加乡村振兴培训。
三、经验启示
南山区的帮扶工作得益于中国中煤、中煤平朔等二级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国中煤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
南山区的帮扶工作还在路上,但是帮扶的思路和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前景一片光明,帮扶工作思路明确后,同志们和乡亲们的干劲就更足了,剩下的就是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们有信心,在中国中煤指导和帮助下,南山区的乡村振兴会更快的实现。(张中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