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华贸中心的ESG进化论:从商业地标到生态共同体
2025/11/24 16:13:10     浏览次数: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林海瑞

导语:从废旧工业区到亚洲ESG新地标,北京华贸中心用二十余年时光书写了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这片曾经被遗忘的土地,如今不仅矗立着百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群,更孕育出一个会呼吸、能进化、与自然共生的有机生命体。从破土动工到登顶全球ESG标杆,华贸中心用二十余年完成了一场关于‘长期主义’的实践——这不是一场追逐热点的冲刺,而是一场与时间为友的马拉松。

很多时候,一座建筑的缘起决定了它的底色与气质。

在北京CBD核心区,北京华贸中心以其与生俱来的“可持续价值观”,正在重绘都市品质生活的底色。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华贸中心首次参评GRESB,即获得最高“五星评级”,并在“综合体赛道”中取得全球第一名的成绩,荣膺“全球行业领导者”称号。其中,在混合用途、内部管理和绩效等多个核心维度和指标上获得满分,被授予“房地产绿色之星”称号。GRESB评级体系被业界视为ESG表现的“通用语言”,并被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广泛认可,标志着华贸中心ESG实践得到国际权威标准认证,领跑行业发展。

GRESB首席财务官Mong-Trang Sarrazin(阮孟庄)女士对此评价道:“华贸中心的实践历程是一个强有力的典范,展示了当ESG被奉为价值驱动力而不仅仅是合规要求时所能创造的无限可能”。她特别强调,华贸中心在管理、社会和治理标准方面都取得了最高分,这不仅反映出他们的雄心,也体现了卓越的执行能力。

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从诞生之初,ESG的理念和基因就深深埋入了华贸中心。曾经的城市边缘地带,废旧工业区,被生态科技元素叠满的综合体激活,本身就是ESG的最生动实践案例。从与生俱来的ESG底色开始,到登顶全球行业领导者,华贸中心的生态商业密码到底如何炼成。

01 顶层设计:从建造地标到编织可持续生命体

中国人有句老话:“谋定而后动”,对于发展ESG事业这样的智慧同样适用。

与当时大部分项目急于开工不同。华贸中心创始团队首先站在了历史和发展的高度,去审视定义这个项目,于是被外界津津乐道的“三个负责”理念应运而生。

从2003年破土动工开始,“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理念就开始融入华贸中心建设的方方面面,这片曾经的“CBD边缘之地”便开启了从重生到商业地标再到生命共同体的蜕变。

在华贸中心,从董事会到基层员工,明确可持续经营的特殊意义都是必修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华贸团队将ESG顶层设计落成了一项项脚踏实地的工作,而不是抱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想法,做做表面文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华贸中心通过中空Low-E 玻璃幕墙、VAV变风量中央空调、先进的楼宇自控系统和智能 IOC 系统的自主创新科技,将ESG理念落地成为可感知可量化的体验。

华贸中心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早已超越简单的环保措施,升华为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华贸中心运营团队这样谈论参与GRESB评级的初心:“ESG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参与这项全球最权威的评级,就是希望通过国际最严苛的标尺来检验我们的成色”。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可持续咨询服务董事陈夏青认为,华贸中心的ESG实践之所以成为行业标杆,在于它成功构建了一个“战略-治理-生态”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以清晰的战略为引领,以专业的治理为保障,最终通过价值共创的生态模式,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统一”。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华贸团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业务模式与项目运营管理中。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华贸中心早在2021年就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通过智慧运维、设备更新等措施,连续四年实现单位产值能耗年下降4.5%的目标。这些看似超前的布局,实则是华贸中心对‘长期主义’的最初践行。在那个商业地产普遍追求快速回报的年代,华贸选择了最难也最持久的道路——用今天的投入,换取明天的价值;用当下的坚持,塑造未来的标杆

02 绿色基因:技术驱动与能源革命

在华贸中心的ESG实践中,绿色运营不仅关乎减排,更关乎效率与创新的双赢。

能源结构变革是华贸中心实现碳中和的基石。华贸中心自2024年起,已全面实现100%绿色电力运营,全年引入绿电超4000万度,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000多吨,相当于种植约130万棵树。

据华贸中心团队介绍:“从初期设计规划就将建筑节能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华贸写字楼空调系统采用的内区VAV变风量+外区四管制风机盘管系统,本身就是很节能的一类系统,”。超前的布局没有磨灭进化的冲动,最近两年,这一系统通过持续升级改造纳入空调BA系统中,调节能力更强,响应速度更快,实现了精确温度的自动调节。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华贸中心自主开发的IOC智能运维平台。定制开发的AI智能策略运维系统,实现站内无人值守,根据楼内空调负荷的变化,通过AI智能平台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最佳运行策略,仅通过该平台实现冷站运行节能率达到11%。

全面循环策略同样令人瞩目。北京华贸中心在2007年便已经完成了超过3万平米的屋顶绿化,是当时北京面积最大的屋顶绿化项目之一。华贸中心还透露了未来的创新计划:“将充分利用采光好的屋面、户外停车场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电场,实现风、光互补,光储直柔的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模式”。

华贸中心的超前布局和与时俱进赢得了外界的认可。2024 年 9 月 14 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商业地产运营管理论坛在首钢园成功举办,华贸中心荣获 2024 最佳商业地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奖项。

这些看似微小的技术迭代,实则是华贸中心二十年如一日对绿色运营的坚持——长期主义,就藏在每一次系统升级与数据优化的细节中。

03 生态交响:从独奏到合唱的共同体构建

ESG从来不是独角戏。面对气候变化、摩擦加剧和其他社会问题,ESG通常被称为是为拯救地球而必须推行的运动,ESG原则尤其引起了商业力量的共鸣。如何借势世界潮流来实现ESG事业的共建,这恐怕是每个有志企业的必修课。

华贸中心ESG实践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构建了一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

华贸中心率先发起了《华贸中心ESG生态联合行动倡议》 ,旨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企业责任转化为社区共识。这一倡议成为了整合各方力量的纲领性文件。

微观层面,华贸中心还推行了低碳空间认证:通过引入楼宇 “低碳空间”认证体系,华贸中心为租户提供了清晰的减碳路径和认证标准,将宏观的碳中和目标分解为每一个入驻单元可执行、可衡量的具体行动。

为了增强ESG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华贸中心还组织多元主题活动,一系列创意活动吸引了大批环保参与者。 例如,他们曾举办“环保兑换”活动,鼓励人们用旧物兑换绿植;也已连续7年举办地球日主题活动,使之成为社区环保文化的一部分。此外,还组织了如“全球战塑”、公益植树等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地关怀的活动,让环保行动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这一系列努力收获了令人欣喜的社区反馈:超过80%的租户积极参与到相关绿色倡议中,其中不乏像强生、特斯拉、德意志银行这样的知名企业。这种高度的参与感,在华贸中心内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区氛围,使得可持续发展从一句口号,变成了租户们愿意身体力行的共识和时尚。

戴德梁行陈夏青对此深表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影响力在于生态共建。华贸中心不仅追求自身运营的绿色卓越,更致力于带动租户、合作伙伴乃至行业共同前行,积极参与服贸会等行业平台,输出'全周期零碳智慧商圈'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标准共建”。

总而言之,华贸中心的ESG实践描绘了一幅从“空间提供商”到“价值共创平台”的转型图景。社区共识的建立需要时间的沉淀,从环保兑换活动到“华贸夜校”的八段锦、美术等50多个人文学习项目,这种协同创造了一个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通过运营者的枢纽作用激发集体行动,不仅显著降低了整栋建筑的碳足迹,更提升了其作为高端商务社区的整体生态价值和形象,为商业楼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范本,证明了长期主义在构建生态共同体中的核心价值。

04 人文滋养:以人为本的长期主义实践

在华贸中心的ESG实践中,“以人为本”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哲学。这里的一切运营逻辑,都以人的真实需求为原点展开——从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到节能举措的便捷性,从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到日常管理的温度感,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理念:建筑因人的聚集而生动,价值因人的体验而升华。

在管理节能这一看似技术性的领域,华贸运营团队分享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智慧:“我们在每个开关旁精心设计温馨提示,不只是简单的‘随手关灯’,而是用温暖的图文提醒大家共同守护环境;会议室的红外传感系统,实现了‘人来灯亮,人走灯息’的无感节能,让环保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举措,如同细雨润物,在20余年的坚持中悄然改变了在华贸中心工作生活人群的体验品质。正是这种不追求短期效益、专注长期价值的坚持,让华贸在浮躁的商业环境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当大多数商业地产还在追逐硬件升级时,华贸已经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滋养,构建起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华贸团队分享了更深层的价值逻辑:“绿色健康的办公环境,直接关系到入驻企业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效率。当员工在自然采光充足、空气清新流通的空间中工作,他们的创造力和专注度会自然提升。这种看不见的软实力,已经成为我们吸引并留住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关键因素。”这恰恰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最好的商业逻辑,永远是与人性的需求同频共振。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华贸中心展现出前瞻性的担当。对存量商业建筑而言,最有效的降碳途径就是精细化的节能管理。华贸中心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因为这些措施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更直接影响到每一位租户和访客的绿色体验。这种将宏观目标与微观体验完美结合的能力,正是华贸长期主义实践的精髓所在。

这种长期坚持,需要的正是超越短期波动的战略定力。在华贸中心,ESG投入被视为“价值的时间容器”——每一份看似微小的绿色投入、每一次充满温度的人文互动,都在时间的发酵中,积累为项目难以复制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从节能提示标签的用心设计,到智能系统的无缝衔接;从硬件设施的绿色升级,到管理服务的温度传递——华贸中心的ESG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始于对人的尊重与理解。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华贸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也更持久的道路:用人文滋养空间,用时间沉淀价值。这或许就是长期主义最动人的实践——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为每一个具体的人,创造更美好的工作生活体验。华贸中心选择成为“时间的朋友”——用二十年的坚持,证明长期主义不是理想主义的口号,而是最理性的商业智慧。

05 价值裂变:当绿色投入产生长期回报

当行业还在争论ESG投入能否带来回报时,华贸中心已经用时间证明了答案。长期的绿色投入,正在产生超越周期的价值裂变。在传统商业逻辑中,环保与盈利常被置于天平的两端,仿佛追求绿色必然以牺牲效益为代价。然而,华贸中心的ESG实践,如同一则冷静而有力的宣言,彻底打破了这一迷思——可持续发展与商业成功并非背道而驰,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关系。在这片仅16.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华贸中心不仅构建了一座建筑群,更催生了一场关于价值如何裂变、如何延续的深刻启示。

华贸中心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超越了物理空间的局限,通过ESG理念将地块转化为一个凝聚共识的价值磁场。在有限的土地上,它创造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而这背后,正是ESG所引发的价值认同在发挥作用。当绿色、人文与责任成为项目的内在基因,它便不再仅仅是商业场所,而成为优质租户与消费者共同选择的意义载体。

这种认同感,在华贸主力店北京SKP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2022年,北京SKP创下数百亿元的销售额,其吸引力不仅源于潮流与奢华,更来自于绿色环保与人文气息所营造的高品质氛围。在这里,消费不再是单纯的交易行为,而成为对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主张的认同。ESG如同一道隐形的筛选机制,吸引了那些注重长期价值、追求品质与责任的群体,从而形成了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华贸中心的另一个显著成就,是成为国际一流企业的聚集高地。从德意志银行、蒙特利尔银行到强生、道达尔、特斯拉,超过500家知名企业选择在此落户。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它揭示了ESG实践在商业世界中的新角色:它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区域能级的关键要素。

通过ESG,华贸中心重新定义了城市综合体的外在形象与社会认知品格。它不再是冷硬的建筑集合,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生命体。这种“品格烙印”,使其在众多商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选址时的重要考量。而当这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汇聚于此,它们又进一步反哺区域的活力与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华贸中心运营团队分享了他们的“时间价值观”:“ESG与商业价值从不矛盾,而是一体两面。高效的能源管理和低碳运营,直接降低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GRESB的五星评级,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它向国际投资者证明了华贸中心资产的韧性、前瞻性和长期价值”。

戴德梁行陈夏青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华贸中心没有把ESG当'附加项',而是理解其与资产长期价值的关联。无论是投入资源做绿色运营,还是细化治理流程,本质都是通过ESG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风险,这种'以价值为导向'的认知,让各项举措更落地、更扎实”。

当绿色投入通过时间的复利转化为长期价值,它所引发的裂变效应远超短期收益。华贸中心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计算即时回报,而在于识别并培育那些能够穿越周期、持续生长的价值根基。在这方的土地上,华贸中心不仅构建了一座建筑群,更催生了一场关于价值如何随时间沉淀、裂变与延续的深刻启示。

06 标准引领:从规则遵循者到游戏定义者

华贸中心的ESG实践已超越自身范畴,开始塑造整个行业的未来方向。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主管执行董事黄衍维表示:“这次很荣幸戴德梁行的ESG团队能助力北京华贸中心取得GRESB 5星评级及Sector Leader的卓越成绩。我们作为顾问,希望把最适合华贸本身的ESG最佳实践带到苏州及南京等项目”。

2025年,华贸中心参与共建“ESG全球生态协作赋能平台”与“全球商务会客厅”,标志着其ESG战略完成了从内敛到外展的关键转折。这两大平台如同精心编织的神经网络,将分散的绿色智慧连接成有机整体,使国际资源对接从偶然相遇变为系统必然。在这里,ESG不再是孤立的环保举措,而是演化为全球商业对话的共同语言,绿色服务能力也不再是竞争优势,而是行业生存的基准线。

在标准制定方面,华贸中心作为首批单位参与制定《商务楼宇净零运营与碳中和评价规范》、《商务楼宇运营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价》等标准,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华贸中心团队还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向:“将华贸写字楼的办公区内的低品质热量进行收集,经过品质提升后形成高品质热量,为华贸公寓和两个酒店提供生活热水供应。同时充分利用原有废弃的储油井,进行雨水收集,用于室外绿植养护”。

从实践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转变,使华贸中心在ESG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行业真正的引领者。华贸中心对于此次获奖异常冷静:“荣获GRESB五星评级,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里程碑,更是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智慧'与'共生',建设更智慧的能源管理平台,并从空间运营者升级为绿色生态营造者”。

华贸中心以其远见卓识,将可持续发展的话语体系从“为什么”推进到了“如何做”的实践层面。这种引领者的角色,使其影响力呈现出指数级扩散的态势——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伙伴,都成为其理念传播的节点,共同编织着一张无形的价值网络。

结语

二十余年的时光流转,华贸中心完成了从商业空间到生态载体的蜕变。那些曾经飞扬的尘土,如今已化作滋养"商业森林"的沃土;那些冰冷的钢筋水泥,如今与园区内随处可见的绿意温柔相拥。

回首二十年,华贸中心的ESG之路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正伟大的价值,都需要时间的酿造。从最初的“三个负责”到如今的“全球引领”,华贸中心用行动诠释了长期主义的精髓——不追求即时满足,而追求持久繁荣;不制造短期热点,而构建长期共识。

正如GRESB首席财务官Mong-Trang Sarrazin女士所言:“华贸中心是本地区的一个先驱,激励同行将GRESB纳入他们的讨论中,并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提醒我们,ESG的重点在于构建韧性、创造长期回报,并为所有人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有呼吸、能进化、会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中,我们看到了商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可能——当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落地为日常,当环保责任转化为经济价值,最好的商业,就是让人类与自然在时间的长河中共同繁盛。

华贸中心的ESG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商业真理: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由其盈利能力定义,更取决于其对行业演进方向的塑造能力。当一座建筑开始思考并行动于更广阔的人类生存境况,它便超越了钢筋混凝土的物理限定,成为商业文明向更高形态演进的路标。

在这个意义上,华贸中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方法;不再仅仅是一处产业,而是一种理念。它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行业引领者,是那些能够重新定义价值本身,并为未来绘制可行路径的破壁者与造梦师。


24小时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