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许莹 徐锋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残障人士王师傅对上门照顾自己的党员志愿者道谢并“报喜”——他通过线上技能培训找到了稳定工作。这是该区“红领萧山 残健同行”党建品牌深耕民生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萧山区残联以党建为统领,创新构建精准化、全链条、社会化帮扶体系,打造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萧山样本”。
党建筑基,织密精准走访“感知网”
萧山区残联紧扣“民情双访”工作要求,构建“区残联党员结对、镇街统筹推进、村社兜底落实”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94名党员干部与残疾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全年开展走访联络484人次;镇街、村社残疾人工作者每年开展持证残疾人全覆盖走访,累计完成4.5万余人次入户服务,将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康复适配等9270余件民生诉求逐一化解。党员干部还牵头组建调研专班,围绕7个关键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形成多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实现“走访—研判—解决—反馈”的闭环服务。
靶向施策,构建全链服务“保障网”
萧山区残联推出“基础保障+发展赋能+人文关怀”全维度服务体系。在民生保障上,为109户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制无障碍改造方案,完成1950名残疾人基础辅具适配服务,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173名;在科技赋能上,为全区17名残疾人适配智能仿生假肢;在成长发展上,创新“康教融合+家庭赋能”模式,帮助117名特殊儿童顺利融入普通校园;在就业增收上,走访摸排1263名残疾人,帮助214人实现新增就业。在创新路径上,成立国内首个设在主题乐园的心智青年融合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乐园+就业’场景融合模式,帮3名心智青年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完成职业训练与社会融入,并成功就业,形成可推广的融合就业支持样板。
多元协同,打造创新赋能“动力网”
为打破传统助残模式局限,萧山区探索“政府主导、志愿参与、社会协同、科技赋能”多元帮扶格局:健全三级助残志愿服务体系,3250余名志愿者全年开展服务6.9万余人次,联合浙江狮子联会等公益组织走访帮扶120户困难家庭;联合区扶贫助残科创园开展17场线上技能培训,惠及750名残疾人;创新推出“医康养一件事”智慧服务平台,为1038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化社区康养服务。
萧山区残联负责人介绍,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残疾人全生命周期的关爱服务体系,以“三级联动摸实情、全链服务解民忧、多元协同提质效”的实践经验,让辖区4.5万余名持证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