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吉林省召开的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2025年年会上,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报送的《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新农学堂”垫江范式》,获评“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式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典型案例”,为全国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学校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垫江县,联合政府、企业、高校共同打造“新农学堂”,构建起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该模式聚焦三农实际需求,搭建“中职学校+涉农企业+专业农户”三级课堂,融合“线上+线下”双场域教学,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精准送达。线上开设“新农人”培训云课堂,提供种养殖视频课程与直播教学,并支持实时咨询;线下组织师生与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真正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
为提升培训实效,“新农学堂”创新推行“四教法”,实现“训考赋能、学用贯通”。目前已汇聚高校教授、高级农技员、教师与乡村工匠等多方专家力量。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网络学员超5万名,在线互动答疑超15万次,访问量逾60万人次;开展线下技能培训近2万人次、现场指导300余场,有效推动农业技术“滴灌”到基层。
在传授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新农学堂”还注重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学校成立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人才培养学院,设立8间工作室,开设垫江角雕、大石竹编、牡丹绒花等非遗课程,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新农学堂”已形成“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产业带动”的综合服务模式。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编写论著8部、教材32本,发表论文221篇,联合政校企村修订1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46门课程标准,实现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我们要让‘新农学堂’更完善、更有影响力。”校长王文森表示,学校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强化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与层次,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为更多地区的三农转型升级提供“垫江经验”。(作者: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