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深耕湾区时尚产业,让港澳品牌有机会被内地看见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香港站落下帷幕
2025/11/4 11:37:59     浏览次数: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林海瑞

近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赞助、香港非营利时装推广机构Fashion Farm Foundation (简称FFF)主办的第五个大湾区大型时尚项目——“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 GBA: Fashion Fusion 2025”正式落下帷幕,今年的巡回时尚之旅划上了句号。

项目凝聚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6所专业设计院校和数十个时装品牌或时尚机构的设计人才,举办时尚汇演、巡回时尚展览、时尚音乐夜、时尚跨界联乘、活动分享会等。活动范围涵盖大湾区内5座城市,并首次延伸至内陆城市成都,香港站正是项目的最后一站。香港站三大重磅活动皆已完美闭幕,包括:9月3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 2025”、9月12日开幕的“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 2025”,及10月17日举行的“大湾区时尚之旅分享会 2025”。

图片包含 室内, 男人, 前, 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旨在为香港时装设计师提供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培养新一代设计人才,为大湾区时尚产业的未来注入新动力。在这样的初心之下,今年这趟湾区5城+成都的巡回时尚之旅,创意从香港出发,线下活动的最后一站又回到了香港,这一路上在不同城市获得的行业体验心得不断集结、沉淀,凝成香港时装故事的新一页。

五届活动,几乎走遍大湾区

今年先后在广州、成都惊艳亮相的时尚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 2025”,9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迎来压台戏,登陆亚洲时尚界盛事CENTRESTAGE(香港国际时尚汇展)。这也是今年“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香港站的首个重磅活动。

在本场时尚汇演上,由香港时装设计师陈进杰创立的品牌DEMO、由同样来自香港的时装设计师曾志丰创立的品牌IP AXIS INDUSTRIAL STUDIO、由澳门时装设计师欧阳煦创立的品牌XU'S、由深圳时装设计师那乙麟创立的品牌祺飛QIFEI,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这四大专业院校,均奉上了最新设计作品。整场汇演以极具冲击力的舞台创意及时尚创意进行多元碰撞,展现大湾区新一代设计人才的创意之光。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演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另一重磅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 2025”,在广州、深圳两站完美落幕后,最终站于9月12日在香港开幕,持续展至9月21日。巡回展览巡展延续了去年“包罗万有”的核心精神并进行了升华,今年以“包罗万有 · 红”为主题,集合了来自大湾区不同城市的40个时装设计品牌及艺术单位,以及大湾区内6所设计院校,一共展示出108件匠心之作,力图表现湾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独特美学与创新力量。而主题中的“红”寓意“万绿丛中一点红”,聚焦大湾区新锐设计师和院校学生,聚焦时尚设计中最耀眼、最有突破的创意之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历届“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中,“时尚联乘 FASHION CROSSOVER”是自2023年起新增加的一大亮点,自诞生后就好评如潮。今年的时尚联乘,将香港时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艺术、时装、产品设计等不同元素跨界合作,通过这5种合作形式推出了8组梦幻联动作品,力求突破框架、打破界限,挖掘香港时装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包含 室内, 站, 穿着, 男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而“大湾区时尚之旅分享会 2025”,既是今年湾区内外六城巡回之旅的闭幕活动,也是对“大湾区:时尚融合2025”项目的回顾、总结与升华。来自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湾区不同城市的多位时装设计师与业界人士聚首一堂,他们是项目的参与者、合作伙伴或是关注者,主办方FFF邀请多位行业嘉宾进行了面对面三轮深度对谈,围绕“时尚对话”、“时尚机遇”、 “时尚未来”三大主题进行,分享巡回之旅的体验心得和行业思考,共同探讨香港以至大湾区时装产业的未来发展。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的主办方FFF,作为非营利时装推广机构,自从2012年在香港创立后,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时装业发展,最近几年则积极为香港本地时装设计师开拓大湾区机遇。早在2019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意香港”赞助下,FFF就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首个以时尚为主题的跨城大型项目“大湾区—时尚·出行”。“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正是该系列的第五届。

“我们的项目已经去过不少地方。大湾区‘9+2’的城市格局,我估计大部分人没有走遍。但除了江门和惠州,其他城市我们的活动都已经去过了。”FFF项目总监杨锦淮称,“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时装秀、时装展览、音乐夜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把香港、把湾区的设计师推广给大家,让更多人能看到他们、了解时尚行业。”

提供交流平台,助力新生代设计师少走弯路

正因为“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及这一系列项目一向深耕大湾区时尚产业、聚焦设计新生代,每年参与项目的湾区品牌和设计师都深感获益良多。

“我觉得对我们设计师来说,FFF的湾区活动最关键的作用就是‘连接’,让港澳与内地、让湾区不同城市的设计师之间有了连接,有了互动。”香港时装设计师品牌Aepel创办人兼创意总监何毅珩认为:“因为设计师是需要对外的,需要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作品,去认同我们的设计。FFF的活动就是一个‘对外’的机会,它会带我们的作品跑到不同的地方,让每个地方一些不认识我们的人也能看到我们的作品。这对设计师尤其是我们这类小众品牌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刘宝遥是香港童装设计师品牌YOYO LAU的创办人兼创意总监。她选择童装这个领域,是因为她认为童装比成人服装能展现出更多不同的创意,在香港的文化传承方面童装更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她直言参与FFF项目的初衷,就是想提高童装的关注度。“相比成人服装品牌,童装品牌平常受到的关注比较少,我希望能多一点人去关注童装。香港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起点,如果可以参加这个规模比较大的湾区项目,去不同的地方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市场需要,这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澳门时装设计师品牌ella épeler主理人、澳门时装设计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惠晶对时尚巡展这种活动形式很是推崇:“展览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去不同的地方巡回,展览本身又是港澳与内地设计师作品的大合集,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不同文化。像我是澳门设计师,不是说我一直在澳门就只需要认识澳门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巡展我可以了解到内地流行什么,香港现在的设计是什么样的,了解不同市场信息,与同行交流经验,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另一点她认为也很重要,那就是协助商业落地。“对学生和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来说,怎么去找厂房生产、怎么进行品牌推广等等,都是很难的,要学很多东西,可能也会做错很多次。FFF的活动会带学生和设计师去跟业内厂商、机构一起合作、制作、交流,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会少走一些弯路。”

从2019年第一届的“大湾区—时尚·出行”,到今年第五届的“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FFF的湾区项目在助力新生代品牌市场拓展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来自香港的时装设计师品牌IP AXIS INDUSTRIAL STUDIO。据FFF项目总监杨锦淮介绍,他与品牌主理人曾志丰相识是在2023年上半年,那时该品牌还处在刚刚起步的状态,全国包括香港只有3家店在出售其作品。从2024年开始逐渐参与FFF的活动,逐渐受到关注,今年更是FFF加大力度推广的品牌之一,不仅作品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 2025”,更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 2025”广州站及香港站贡献出了两场以未来主义科幻美学、后世界末日美学为特色的大秀,让人印象深刻。“在参与我们的湾区项目之后,该品牌拓展了一些与内地的合作,比如之前收到广州一个艺术空间举办艺术展的合作邀约。在售卖点上这个品牌也扩张得很快,今年在咱们国内已经有超过20家店在售卖品牌作品,加上日本和欧洲的话,售卖点已超过30家。”杨锦淮这样说。

融合包容是湾区优势,时尚产业“互荣共生”

既然“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以“融合”为名,那么有关湾区交流、湾区合作、湾区协同等等一系列关键词注定会在项目中被高频提及。而“融合”的基础,必然是大湾区各城市地缘和历史上带来的环境、文化、生活习惯、产业形态等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

香港时装设计师品牌EU创办人程家炜首先关注到的是内地与港澳在时尚审美方面的差异。“我感觉内地的时尚更杂一点,更多样化一点,什么风格你都能看到。相比追求品质,他们可能更追求款式好看、快速更新以及性价比。相对而言,我觉得在香港大家可能更讲究设计感、质感、背后的故事这几方面。”

“内地的服装产业有完整的上中下游,你可以设计、打版、生产包括销售都可以一起做,像我自己的品牌也是在广州生产的。”来自澳门的李惠晶这样说,“但完整的产业配套在香港或者澳门是很难的。因为澳门真的是个很小的地方,它没有布料、实体工厂等等资源。另外由于香港澳门的历史独特性,我们是更面向世界的,接触的东西更国际化一些,所以也是设计师走出去的很好的舞台。正是基于这些各自的特色,我们更需要合作。”

一群人站在街道上走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祺飛QIFEI是来自深圳的时装设计师品牌,今年也深度参与了“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 2025”成都站及香港站献上了两场有关社会议题的大秀。品牌主理人那乙麟表示:“这么说吧,广深地区在供应链产业链配套方面更加完善与成熟,所以产品更偏向于市场。港澳地区的话,我觉得设计师是更倾向于玩艺术的,也更多地触达一些海外的客户,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把内地的产业链优势和港澳的国际窗口优势相结合,对打通生产、开拓市场来说有很大的益处。”

香港是时尚之都,广东多年来一直是内地著名的服装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诞生之前,在“珠三角”年代,港澳和内地的服装产业合作就非常紧密。“广东很多地方对香港服装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高铁开通之前,我们的行业前辈,也就是那批资历很深的设计师就经常在广州、深圳、东莞、虎门等地与香港之间往返工作了。”杨锦淮说。

而现在这种现象更加频密,比如香港品牌IP AXIS INDUSTRIAL STUDIO就把工作室搬到了中山。“把基地设在中山,其实是考虑到它处于香港、珠海、东莞和广州之间的核心区域,往返这几个城市都很方便。我们有两家合作的生产厂家,一家在中山,一家在东莞,做服装行业需要注重市场反馈,也需要和工厂多沟通,无论是广东城市还是香港的业务,开展起来都非常便捷。另外中山这边空间更大,各方面配套资源也更充足,方便我们开展工作,所有流程都会更顺畅。”品牌主理人曾志丰这样表示。

一群人站在台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来自深圳的那乙麟感慨,“我觉得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融合包容。比如我们所在的深圳,没有那么多各种文化之间的排斥现象,所以大家相互能更好地沟通。我们很多设计师会互帮互助,大家会集合在一起很同频地去聊一些事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这一点,来自香港的何毅珩也很赞同:“现在我们湾区就是一个整体,不是说香港只是香港,广州只是广州,我们就是一起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力量,就是要让其他地区的人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有这样的创意,也有这样的动力。”

受大环境影响,无论是港澳还是内地的设计师,普遍感觉到这几年服装产业越来越卷了。尤其是近几年湾区交流与合作进程加快,来内地开拓市场的港澳品牌、新冒出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可以说层出不穷,这也印证了市场越来越卷的趋势。来自香港的刘宝遥透露:“如果跟你说没压力那肯定是骗你的,现在服装品牌都会有压力。很多新的设计师走出来了,竞争越来越大了。但我觉得是压力,也是新的挑战,蕴藏着新的潜力,跟新的对手比拼,督促着我们再努力一点,我觉得对服装行业也是好事。”

当下的消极因素并不会磨灭湾区服装人的热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全球化受阻倒逼出‘韧性区域化’模式,湾区时尚产业进入到‘互荣共生’的新发展阶段。”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认为,“阵痛式的调整可能会导致数据的短期下降,但对我们湾区时尚产业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优势资源和产业力量将加速重组,广东供应链与港澳国际化视野形成双向赋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全球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


24小时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