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融入东部新区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与新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校地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职教动能”。
2025年7月,学院与东部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水平平台共建、高素质人才共育、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力新区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平台。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
面对东部新区产业高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联合中职学校、本科院校和龙头企业,探索“中职—高职—本科”长学制贯通培养,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区域储备厚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学院与吉利学院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展“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推行师资互派、共建课程、联合编写课程标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优势互补。双方还联合开发企业定制化培训课程,助力在职员工技能提升,服务区域人才终身学习体系,为东部新区产业输送具备更高学历层次与综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图 与吉利学院召开校校合作座谈会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入园联企 强企助园”活动,实现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与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901管理部党支部校企党建结对,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与中冶西部钢构有限公司开设工学交替订单班;推进“培训+就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计划,助力企业职工能力升级;探索校企“双聘制”,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图“入园联企 强企助园”走进川空集团
图“入园联企 强企助园”走进四川天投
图 与四川航天长征装备901管理部党支部党建结对
图 与中冶西部钢构有限公司商谈校企联合育人
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为持续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学院主动对接并融入区域内各类行业协会、学会及产业联盟,共同搭建在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技术攻关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学院定期举办“校企战略合作对接会”,为校企双方提供直面交流的机会,及时传递行业最新动态、企业技术需求与人才缺口信息,助力学院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全方位、体系化支撑。
学院联动吉利学院拓展桥梁纽带功能,共同搭建“校-校-企”三方联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产教融合对接会”,更精准地对接企业需求;建立联合申报教改项目、产教融合项目的协同机制,已启动5门专业课程的共建工作,后续将共同推动项目成果在东部新区产业实践中应用,进一步丰富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内涵。
图 学院领导赴吉利学院考察产教融合先进理念与创新做法
三、强化科技协同创新,助力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围绕东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未来产业布局需求,学院充分释放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与新区共建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及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关键支撑;积极推动自身科研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在东部新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中开展试点应用与转化,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学院高能级博士团队瞄准东部新区未来产业方向,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此外,学院还主动将省级、市级科普基地融入东部新区科普与研学体系,通过串珠成链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为提升区域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发展氛围贡献职教力量。
四、孵化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与产业精准对接
学院立足东部新区“双港”枢纽优势,以四川天府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探索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打造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协同发展平台。
通过建设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学院将实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技术瓶颈,动态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联合体还将积极推动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东部新区战略合作,持续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为东部新区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平台,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为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职教力量。(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侯益波 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