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轨道运输学院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实践进行时
发挥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优势 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实践纪实
他们青春激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乡村、企业,与人们亲切交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他们微笑从容地穿行在人群中,以青春之力织就一张温暖的心灵守护网,他们传递着温暖,点亮了希望。
对标国策 与时偕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这是国家层面对全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政策要求,把心理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制度明确责任,用机制保障落地。尤其是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能力培养模式,开发心理能力培养四级+实践系列课程,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积极阳光、具备基础助人能力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带动全校学生开展“以我学,尽我能,暖人心”社会心理服务实践活动,以2024年寒假为例,学生们社会心理服务实践时长4915小时,服务覆盖学生家庭所在社区近3000个,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深耕十载 厚积薄发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实践能持续深入开展,源于其深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根基。学校依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深耕十载,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双驱 五化 三融合”课程体系,累计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3967名(参与线上学习的其他高校大学生近3万人次),7人荣获“全国优秀心理委员”荣誉称号,为学生架起了从知识学习到社会实践的坚实桥梁。
多元实践 传递温暖
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们有的结成科普团队深入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村村委会,通过生动的讲座、互动问答和资料发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的组成调研小组带着问卷和访谈提纲走进居民中间,细致了解不同人群心理现状与需求,同步宣传心理健康调适方法;也有的探访特殊群体,为他们科普心理知识,提供社会心理支持资源等。
这种贴近生活的服务方式,极大拓展了心理服务的覆盖面,让心理健康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学校的探索与成效获得社会各界认可:2020年,获评“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2024年,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实验基地,并成为全国应用心理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2025年5月25日,学校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大型直播活动,重点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员”培养及课程建设相关情况。
四季流转,服务不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们在服务社会、传递温暖的征途中,为自己的人生锚定了清晰方向——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用责任担当温暖人心,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王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