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7月14日至27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使者实践团”再次奔赴湛江市遂溪县、坡头区的8个镇村,开展“科技遂溪——打造VR全景智慧乡村”实践活动。这支由24名教授、博士、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学生骨干组成的团队,以“科技赋能乡村,志愿服务助力振兴”为核心理念,运用前沿VR技术,为岭南乡土插上数字化翅膀,书写了青春助力振兴的生动篇章。
图为信息使者实践团出发合影 陈超供图
全景捕捉:多维记录,定格乡韵风华
烈日下,团队成员肩扛专业VR设备,穿梭于村落巷陌。他们采取高空航拍与地面补拍结合的策略,全方位记录红色地标、商业活力、生态景观等特色风貌。从醒狮雕塑、校园环境到现代体育馆,从孔子文化城的古韵悠长到遂溪河碧道的生态盎然,队员们克服雨后湿滑等困难,精准捕捉每一处细节。指导老师现场指导航拍构图与光线把控,确保烈士纪念广场的庄严肃穆、中金时代广场的现代气息、玥珑湖景区的风光旖旎,都得以在VR世界中立体还原。
图为信息使者实践团正在进行地拍 黄林武供图
拍摄完成后,团队转入紧张的后期制作。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学生们对海量素材进行筛选、整理与无缝拼接,力求每一帧全景画面都真实生动,为乡村打造出崭新的数字化展示窗口。
技术跃升:从记录到活化,数字赋能焕新机
在首期为遂溪535个场景打造VR全景的基础上,本次二期工程实现了技术全方位升级:
精度飞跃:配备4K无人机与智能拍摄系统,为220个乡村场景创建毫米级精度的数字镜像,细节呈现更逼真。
智能交互:引入AI智能导览系统,可生成个性化游览路线;农产品推荐系统实时追踪销售数据,助农决策更精准。
文化新生:运用3D数字孪生技术,用户可“触摸”百年榫卯结构,“参与”遂溪醒狮的震撼展演,让传统文化在虚拟空间焕发活力。
故事传承:创新“文化挖掘+故事化呈现”模式:建立40个村落非遗数字档案(醒狮、年例等);为坡头莫村汉代墓群开发沉浸式“穿越导览”,扫码可见文物虚拟复原;打造“一村一故事”VR叙事系统,以老村民口述串联发展脉络,守护乡村记忆。
图为当地村民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当地居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何雪供图
长效赋能:构建数字闭环,激活振兴动能
实践团致力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
产业联通:打通“VR云体验→一键下单”链条,助力遂溪火龙果、番薯、仙品荔等特色农产品对接阿里巴巴、小红书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追踪“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基于大数据分析,为村镇定制旅游路线与种植优化方案。
人才培育:创新“校地共育”机制,在遂溪、坡头建成3个VR培训基地,已为200余名村干部及返乡青年提供数字技能实训;《VR乡村建设实践》课程“送课下乡”,将技术送到村民家门口,播撒“数字火种”。
图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VR全景培训 钟少波供图
未来蓝图:打造样板,科技引擎驱动振兴
展望未来,团队制定了清晰规划:2025年完成遂溪6镇40村、坡头2镇10村共220个全景场景建设;2027年实现坡头区7镇27村全覆盖,累计建成296个智慧场景。项目旨在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数字乡村样板间”,让科技真正成为激活广袤田野、加速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从红色印记到商业脉搏,从非遗瑰宝到产业升级,广铁职院信息使者实践团用VR镜头记录着岭南乡村的时代变迁,为“百千万工程”夯筑坚实的科技基石。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舞台上,他们正以数字之笔,奋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智慧答卷。
编辑:蔡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