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展现湾区设计新锐创新能量,为商业落地提供有力助推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深圳站画上句点
2025/7/10 14:33:32     浏览次数: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林海瑞

近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赞助,并由香港非营利时装推广机构Fashion Farm Foundation (简称FFF)策划及主办的第五个大湾区大型时尚项目——“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 GBA: Fashion Fusion 2025”深圳站圆满收官。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凝聚大湾区各城市6所专业设计院校和数十个时装品牌或时尚机构的设计人才,活动范围涵盖广州、深圳、中山、珠海、香港以及成都,举办三地时装秀、巡回时尚音乐夜、跨城时尚展览、时尚跨界联乘、活动分享会等丰富活动。深圳站成功举办了两大活动,包括6月6日开幕的“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 2025”以及6月20日举行的“大湾区时尚音乐夜 2025”。

深圳在很多人眼中,是“科技之城”,是“创新之城”,是“速度之城”。其实深圳的另一面,从时尚行业来看,深圳早就是闻名全国的女装基地。因此在“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及系列项目中,深圳一直是重点推广城市。深圳以她特殊的城市气质,给湾区时尚融合进程再次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聚焦新锐设计力量,聚焦耀眼创意之作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的重磅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 2025”,5月下旬在首站广州圆满谢幕后,马不停蹄来到第二站深圳,6月6日在领展中心城开幕,并持续展至6月22日。巡展集合了来自大湾区不同城市及香港的40个时装设计品牌及艺术单位,以及大湾区内6所设计院校,一共展示出108件匠心之作,力图表现湾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独特美学与创新力量。巡展延续了去年“包罗万有”的核心精神并进行了升华,今年以“包罗万有 · 红”为主题,寓意“万绿丛中一点红”,聚焦大湾区新锐设计师和院校学生,聚焦时尚设计中最耀眼、最有突破的创意之作。

一群人站在一起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不得不提的是,在历届“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中,“时尚联乘 FASHION CROSSOVER”是自2023年起新增加的一大亮点,自诞生后就好评如潮。今年的时尚联乘,将香港时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艺术、时装、产品设计等不同元素跨界合作,通过这5种合作形式推出了8组梦幻联动作品,力求突破框架、打破界限,挖掘香港时装的更多可能性。

人穿着裙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此外,“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中一向最接地气、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大湾区时尚音乐夜2025”,用潮流的“时尚+音乐”跨界理念,相继在广州站、珠海站引发热潮之后,6月20日晚登陆了MAO Livehouse 深圳 (海上世界店)。三组音乐单位——“波澜壮阔的童话”乐队、“海底时光机”乐队以及音乐人王加一先后登场,与他们合作的时尚品牌分别是来自香港的NOWHERELSE和DEMO,以及来自佛山的街头时装品牌CHILLHIGH。登场音乐人的创作风格丰富多元,身上所穿的湾区独立设计师作品也表达出了不同的时尚态度。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群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的主办方FFF,作为非营利时装推广机构,自从2012年在香港创立后,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时装业发展,最近几年则积极为香港本地时装设计师开拓大湾区机遇。早在2019年,FFF就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首个以时尚为主题的跨城大型项目“大湾区—时尚·出行”。“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则是该系列的第五届,今年进行了升级与迭代。“我们整合了过去几年所做的事情、所去的城市,今年整体的项目规划做得更细致,参与的设计师品牌和产品更细腻。”Fashion Farm Foundation项目总监杨锦淮介绍,“以深圳站主力活动巡回展览为例,相比去年,今年的巡展我们在‘包罗万有’主题下做了延伸,‘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红’,既是寓意新锐作品,也是寓意我们湾区的新锐设计师和年轻学生,他们就是我们时装业界的‘一点红’。”

人站在黑板前面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在巡展现场,参与“时尚联乘 FASHION CROSSOVER”的澳门时装设计师品牌NO.42联合创始人、主理人杜慧贤大呼好玩:“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作品,以及不同品牌设计师的作品,还有CROSSOVER中设计师跟艺术家的合作,或是香港澳门跟大湾区其他城市设计师联乘的创作,很有趣。有一些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比如有一些针织作品,或者是用了不同材质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不同设计师的不同风格,又可以看到融合出的很不一样的创意。也能看到有些商品蛮市场化的,不仅是服装,还有那些包包、鞋子,都是让人想买回家的感觉。”

“我们的活动,比如巡展,通过巡回广州、深圳和香港,把湾区设计新锐们汇集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能被湾区公众看到。”杨锦淮认为,“当设计人才处在学生阶段,他们的作品是什么样?当他们成为职业设计师,更商业化一些的做法是什么样?两地设计师合作的作品是什么样?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些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展品,来展示大湾区时尚设计新浪潮。”

杨锦淮还透露,“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在深圳站落幕后,下一站将走出湾区,前往成都,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 2025”和“大湾区时尚音乐夜 2025”两大活动,这也是今年项目最大的突破。

专业时尚展览走进购物中心,“商业+艺术”实现双赢

在“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项目的重点推广城市中,如果要问深圳站与其他站最大的不同,那应该要算主力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的举办场地了。专业时装展览往往选择在行业基地或是艺术场馆举办,而“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深圳站则两度走进了购物中心,今年已是第二次与深圳领展中心城合作。

“去年首次合作很成功,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客流就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整场活动社交媒体曝光量突破了百万次,印证了‘艺术+商业’模式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今年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领展中心城总经理庄美蓉表示,“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观展动线,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漫步式时尚美术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场极具创意和艺术性的时尚展览。”

男人和女人在跳舞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从去年第一次跟领展中心城合作,到今年第二年,我觉得我们双方最大的收获,或许可以说是合作的桥梁正在慢慢搭建成形。从去年第一次合作之后,我们就收到了很多对参展设计师或是院校学生作品的合作咨询。”杨锦淮表示,“今年我们与中心城通过前期的详细沟通,决定把展览的位置移师到服装零售空间当中,面对的人群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精准。同时,通过我们展出这些作品,也会让顾客形成中心城的文化艺术气息增长的印象。展览现场的布局以及展览整体结构所采用的色彩,都为领展中心城的服装零售区域增加了亮点,打造出强氛围感,吸引了公众人流。这一点可以算是我们今年项目中展览的升级。”

庄美蓉也认为,专业时装展览走进购物中心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依托商场客流,我们为大湾区设计力量提供了一个曝光量巨大的展示舞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展览也为我们的顾客提供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休闲购物环境,增长了我们作为消费场所的竞争力。”她对港澳设计师北上交流也充满信心:“内地消费市场巨大,加上港客北上消费热度持续,港澳品牌来开拓内地市场是符合‘大湾区消费一体化’整体趋势的。”

“我觉得时尚或是艺术,不一定需要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也不一定非要在专门的展览馆或是艺术馆展示。”杜慧贤认为,“要让艺术在大众当中普及,或是真正让大众接受更多美好的事物,还是应当出现在大众的场地,慢慢渗透在他们的视觉范围中。我觉得整体上需要创造一种大众可以接触时尚和艺术的机遇,然后再进行普及。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应该是公平的,可以接受更多美的事物,甚至研发自己的‘美的系统’,我感觉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种对美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方式。”

杨锦淮透露,以后也会拓展更多不同类型的活动举办场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尚创新的这条路上,做更多更有趣的活动去吸引公众。我们认为时尚是持续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这也是我们FFF一直以来的风格。”

当专业时尚展览走进大众消费场所,面临的对象从专业观众扩展到大众,会不会担心曲高和寡?对此杨锦淮回应:“通过我们13年的时尚活动经验,我们知道肯定会有人是这种反应,但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的,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勾起他对那个时装品牌或时装展品的关注,从而吸引到他们关注湾区内的时尚创新力量是怎样的。举个例子说吧,在哪吒或者labubu等IP爆红之前,很多人只把它们看作一部动画或一只公仔而已,而不是一种风潮。谁又知道下一个风潮会不会是这些独立设计师品牌?”

从院校学生到创立品牌,FFF集中资源为新生代铺路

“大湾区:时尚融合 2025”及系列项目的初衷,一是促进湾区时尚行业交流与合作,二是助力港澳新生代时尚品牌与设计专业学生商业落地及开拓市场。

对此,已连续4年参与FFF大湾区项目的澳门时装设计师品牌Sara Lolo 创始人、澳门时装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卢嘉庆深有感触。他对FASHION CROSSOVER赞不绝口:“跨界合作展现出了更丰富的创作价值,我认为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设计师间的深度交流,通过创意碰撞,不仅突破个人创作局限催生新颖的设计方案,更能在专业层面带来单纯参展或办秀无法获得的成长收获。这种协作模式所诞生的创新可能性,正是跨界合作独有的价值所在。”

“我很荣幸能连续四年参与FFF的活动。对品牌而言,这无疑是宝贵的曝光机会;对我个人而言,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能与更多设计师深度交流碰撞。设计师始终需要秉持创新设计的理念,这种持续的创意激荡,正是活动带给我最核心的成长养分。”卢嘉庆感慨。

在杜慧贤眼中,设计师群体也可大致区分为MBTI人格测试中的E人和I人,她认为FFF大湾区项目对I人很重要。“我感觉在当下这个年代,I人设计师相对来说比较难被发现、被关注,他们的个性可能不太会主动走出来,不会主动向大众推介自己的作品,这样机遇就会少一些。他们需要别人去发掘,需要多一些机会、多一些平台能让他们去发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有机会,所以很感谢FFF这个机构,无论你是E人还是I人都好,FFF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你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去展示你的作品,去诉说你的故事。哪怕比较害羞的设计师,他也可以从文字中、从他的作品之中表达出他的思想、他的感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展示机会。”

在过去几年的FFF大湾区项目中,一直坚持让设计院校的学生作品与成熟的设计师作品同台展示,这一亮点已经成为传统和“招牌”。在提供展示和交流机会之外,FFF还集中资源为学生和新锐设计师在湾区了解市场、推广品牌、商业落地及开拓市场铺路。来自香港的方思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她还是香港理工大学一名学生时,就携作品参与了FFF的湾区时尚项目。在创立时装品牌SZMAN之后,FFF又挑选她参与了去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及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中的FASHION CROSSOVER。

另一个例子是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毕业的曾志丰,他创立了时装设计师品牌IP Axis Industrial Studio。这个新品牌也是FFF集中资源进行特别推广的,从去年到今年,已连续两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巡回时尚展览”中的FASHION CROSSOVER,今年还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广州站。通过与内地不同艺术单位合作,曾志丰吸引到内地很多机构或是时装周的合作咨询,他的品牌仅仅两年内便在内地增设了10个以上的售卖点。

方思敏和曾志丰可以说都是FFF“展现从学生到设计师两个阶段的变化和成长”的典型人物。杨锦淮表示:“通过我们的活动,可以为他们创造不同类型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商业上的合作。同样的,通过我们跟不同合作机构所创造的渠道或桥梁,港澳其他的年轻品牌也可以增加他们进驻内地市场的机会。”

“内地配套齐全的商场很多,人流量大,消费市场也巨大。对设计师品牌来说,港澳相对来讲机遇比较少。所以我认为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试炼场,如果你真的能把你的作品放进内地市场中,就能进行很好的测试。”杜慧贤这样认为。

这几年,内地时尚产业变革速度惊人,在服装产业链极其成熟的广东,“小单快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对湾区新锐品牌来说,尤其是一向偏小众的港澳品牌开拓内地市场来说,是挑战,但也蕴藏着莫大的机遇。卢嘉庆认为:“在这种环境下,设计师群体的协作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合力加速步伐,我们能更快吸收行业动态并释放创新能量,形成应对快速变化的韧性。我期待未来与大湾区设计师展开更多平台化合作。若能凝聚区域力量,建立统一的行业名片与市场共识,便能以‘成行成市’的集群效应提升影响力。正如欧洲时尚产业通过设计师群体协作形成全球话语权,大湾区同样需要此类平台,既塑造独特的创作氛围,更能将‘时尚态度’转化为国际认可的产业势力,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的系统性崛起。”


24小时热文